这处民居留存着张鼎丞抗日的珍贵记忆

今年9月,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检察院检察官来到新四军二支队宿营地旧址,对检察建议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
初秋的皖南,青山如黛。在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狸桥镇蒋山村,两座白墙黛瓦的皖南民居静静矗立。这里是蒋山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宿营地旧址,也是与检察事业有着特殊历史渊源的红色地标——新中国第二任最高检检察长张鼎丞曾在此指挥苏皖边区的抗日斗争。
1938年冬,张鼎丞与粟裕率领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进驻蒋山村张村组,以张氏宗祠为宿营地,领导武装抗日和群众工作。在此期间,这支队伍与日伪展开浴血奋战,战绩斐然,队伍规模也从最初的1700余人发展到6000余人。80多年过去了,烽火连天的战场虽已归于平静,但这片浸润着革命精神的土地,仍镌刻着张鼎丞等先辈的奋斗足迹,也为今天的检察人留下了传承红色基因、践行检察使命的精神坐标。
然而,随着时间流逝,这座承载着特殊记忆的革命遗址,正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保护难题。
2024年3月,宣州区检察院根据安徽省检察院、省文物局发布的《关于开展国有文物保护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的实施方案》要求,对辖区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现场调查。在宿营地旧址,检察官看到了令人揪心的景象:院内杂草丛生,屋顶多处漏雨,地面留有积水痕迹,木质结构存在腐蚀隐患,后院消火栓柜破损,消防设施严重损坏。
针对发现的问题,宣州区检察院经向相关行政机关调取文保单位资料、邀请“益心为公”志愿者现场调查后,于2024年4月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检察建议。
检察建议发出后,相关职能部门迅速响应、协同行动,不仅对破损的旧址建筑和房屋完成四处修复,重新固定了消火栓及消防水带,还推动行政主管机关与属地政府共同建立了文物保护常态化工作机制。截至2024年6月,该旧址的消防安全隐患已全部排除。
检察监督工作并未因初步整改完成而放松。今年6月初,检察官在后续走访中发现,尽管早期发现的问题已处理,但由于消防合同到期后未及时续签,相关文保单位的消防保障处于真空状态。针对这一新风险,宣州区检察院持续跟进,督促其依法履行文物保护职责,构建长效管理机制。有关部门迅速组织排查,落实整改措施,并同步建立起消防安全定期检查与合同续签的动态管理制度。
“这些革命遗址不仅是一座座建筑,更是一段段鲜活的历史记忆。保护好它们,就是对革命先辈最好的纪念,也是对历史最好的传承。”承办检察官表示。如今,修葺完毕的革命遗址吸引着越来越多前来瞻仰的人们。
(本报通讯员蔡慧敏)
西北联大工学院旧址得到及时修缮

9月10日,陕西省城固县检察院检察官到古路坝西北联大工学院旧址中的修女院实地查看工程进展情况。

古路坝西北联大工学院旧址之主教公馆。
在陕西省城固县董家营镇古路坝村,一项意义非凡的修缮工程正在进行中。
“为了这次修缮,我们多次组织有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商讨推进。现在,有古建施工资质的专业队伍已经进场,周边的护栏和围挡也都弄好了!”日前,工作人员一边忙碌地指挥着现场,一边向前来回访的城固县检察院检察官介绍工程进展。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等院校迁到西安,组成西安临时大学。此后迁至陕南,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下称“西北联大”),其中,西北联大工学院就设在古路坝,并利用古路坝天主教堂办学达八年之久。古路坝与四川华西坝、重庆沙坪坝并称为抗战时期“中国文化三坝”,承载着珍贵的红色历史记忆。
2024年4月,城固县检察院接到西北联大工学院旧址严重损毁、濒临灭失的案件线索。调查后,该院发现工学院旧址现存建筑包括主教公馆和修女院,相关抢险维修工程方案已获批复,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也已到位,主教公馆保护修缮工程已竣工验收,但修女院抢救维修工程因相关行政部门与现使用人未就维修方案达成一致,导致搁置至今。
岁月的侵蚀和自然的破坏,让这些珍贵的红色旧址伤痕累累——仅有个别墙壁及立柱保留,且墙壁严重倾斜,立柱严重糟朽。
面对前来走访的检察官,村里的老人惋惜地说道:“经常看到有人专程从外地过来找这个学校旧址,看到这个乱糟糟的样子,他们都觉得十分可惜。”
耳边老人的叹息,眼前旧址的破败,无不让人痛心。西北联大在抗战的危难时刻,为国家和民族保留下一颗教育的火种,这样的红色精神应该被发扬光大,而不是在历史长河中蒙尘,修缮工作刻不容缓。
经现场勘验、走访群众、调查史料、同相关部门沟通协商,很快,城固县检察院就有了行动——向相关行政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建议立即组织开展工学院旧址修女院抢险维修工程,确保文物安全。
其间,该院公益诉讼检察办案组先后多次到西北联大工学院旧址进行现场勘验、查看文物保护状况、督促修复进展情况。但因相关修复工程一直没有实质进展,文物仍有灭失风险,2024年9月,城固县检察院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请求判令相关行政机关对西北联大工学院旧址修女院严重损毁的问题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消除文物本体安全风险。今年4月,法院宣判支持城固县检察院的全部诉讼请求。
如今,旧址中修女院的维护修缮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但城固县检察院“寻访革命旧址、保护革命文物、传承革命精神”的脚步并未停歇。“我们将持续关注西北联大工学院旧址的修缮工作,充分发挥检察职能,通过检察办案带动全社会树立保护革命旧址意识。同时,不断加强与相关行政单位的协作配合,形成保护红色资源的强大合力。”该院检察官说。
“城固县检察院依法履行公益诉讼职责,使得西北联大工学院旧址文物得到及时修缮和保护,不负联大师生们在战火中坚守学业救国的抱负和团结御侮的爱国情怀,希望检察机关持续关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赓续中华传统文明。”了解到城固县检察院保护西北联大工学院旧址的相关工作后,全国人大代表赵平表示。
(本报记者郝雪 通讯员刘涛)
五桂岭绝壁遗址见证铁血丹心

湖南省衡阳市雁峰区检察院检察官查看五桂岭绝壁遗址标识碑。
近日,记者随同湖南省衡阳市雁峰区检察院检察官来到位于该市图书馆东侧的五桂岭绝壁遗址,回访公益诉讼保护情况。
乘车沿宽阔的衡州大道一路向东,蓝天白云、江水澄澈,远处的高楼鳞次栉比,88米高的“雁城之星”摩天轮伫立江边。
难以想象,1944年8月,衡阳守军是如何从这里发出全城沦陷前的最后一电:“敌人今晨由城北突入以后,即在城内展开巷战,我官兵伤亡殆尽,刻再无兵可资堵击。”
沉思中,听到检察官提醒“到了”。登上车行道右侧半米高的土坡,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五桂岭绝壁遗址”标识赫然入目。眼前的石头山保留着被削成90度的陡峭绝壁状态,虽只余不到10米的高度,易守难攻的战略地形仍清晰可见。
1944年初,为打通中国陆路纵贯交通线,日寇悍然发动豫湘桂战役,11万侵略军进犯衡阳。1.7万兵力、仅七成装备的绝对劣势,没能动摇衡阳军民的守城决心。经过47天孤城奋战,日军“3天拿下衡阳城、7天打通西南大陆交通线”的侵略目标被彻底粉碎,史称“衡阳保卫战”。
作为衡阳城南的核心阵地,背靠湘江的五桂岭不仅是敌我双方争夺的焦点,更是战斗最激烈的地方。在这里,衡阳守军曾凭恃自创的防御工事毙敌2万、伤敌6万,创造了“以一敌十”的战争奇迹。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和城市建设,老城中的一些抗战遗迹逐渐消失于风剥雨蚀。作为全市目前仅存的一处具有完整外壕的抗战遗址,五桂岭绝壁遗址于2015年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24年1月,雁峰区人大代表邵亮铭提出的《关于优化修缮衡阳市图书馆内部车道东侧沿线环境的建议》,引起了雁峰区检察院检察官肖媛丽的注意。“市图书馆内部车道东侧沿线200米内的五桂岭绝壁遗址,周围树木杂草丛生、破败不堪,未得到妥善保护。”邵亮铭的描述令人揪心。
经现场调查,检察官发现,遗址原貌已完全被树木杂草掩盖,现场不仅缺少实地标志,且文物保护标识碑为市级,与其实际保护级别不符。
在进一步调查中,检察官发现,遗址西北面紧邻正在提质改造中的平沙落雁广场,东面紧邻某亲子乐园项目。若按照该项目设计方案,施工将在遗址建设控制地带(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外,为保护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环境、历史风貌,对建设项目加以限制的区域)范围内进行,可能给抗战遗址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针对这一问题,检察官联合文物保护、旅游发展大会筹建等多个部门召开会议,与亲子乐园项目负责人多次磋商,经反复论证,调整了原设计方案,避开了原本插入到遗址建设控制地带范围的相关设计,同时确保摩天轮整体视觉效果不被设计更改所影响。
同年4月26日,雁峰区检察院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全面履职,及时更换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标识,做好遗址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并持续跟踪监督在遗址周围开展的相关项目,确保遗址得到妥善保护。
在检察机关督促下,相关行政机关重新设立了“衡阳保卫战——衡阳抗战旧址群衡阳抗战绝壁遗址·五桂岭”的省级文物标识碑,并组织现场测绘,确认并使用警戒线准确标识文物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在项目建设期间,相关行政机关采取定期巡查的方式,充分确保遗址不因项目建设被破坏,并对文物建设控制地带的杂草杂物及时进行清理,使其恢复抗战纪念遗址应有的庄严肃穆氛围。
时代的车轮碾过八十余载光阴,五桂岭早已被林立的高楼环抱。曾被日军评价为“我军既无法靠近,更无法攀登,此种伟大之工事,实为中国军队多年以来与我军作战智慧之结晶”的绝壁工事,经风雨剥蚀虽已轮廓模糊,但仍是中国军民抗击日寇的最沉默也最锋利的铁证,时刻提醒人们勿忘历史、振兴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