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大对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打击治理力度,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有效筑牢反电诈防线,东河区检察院立足区域特点,创新构建 “打击、预防、监督、协同” 四位一体工作体系,以“全链条打击、全领域防控、全要素治理”为抓手,深入推进电信网络犯罪打击工作,连续两年办理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数量居全区首位,并在办理某重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中形成可复制的“东河经验”,为维护北疆网络安全贡献检察力量。
强打击:构建 “云端利剑” 精准打击体系
东河区检察院聚焦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态势,强化 “全链条”打击力度,针对跨境作案、黑灰产链条化等特点,建立“重大案件专班制”,联合公安机关成立专案组,创新“规范导侦+证据穿透”模式。办案经验两次在全自治区范围内进行推广。在办理冯某某被诈骗案所涉及的系列帮信、掩隐案件中,积极督促侦查机关深挖案件线索,通过资金数据分析技术渗透,定位到相关上游涉诈犯罪嫌疑人并对3名境外诈骗分子予以追诉,成功捣毁境外一处电信网络诈骗窝点。
重预防:打造 “多维立体” 风险防控矩阵
针对电信网络犯罪隐蔽性强、技术手段更新快的特点,东河区检察院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的办案理念,在区域内构建社会防范治理体系。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辖区内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向电信诈骗分子出租、出借电话卡、银行卡(即“两卡”)成为转移“洗白”资金的帮凶。为此,东河区检察院联合公安机关、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与银行等单位多次开展“警惕诈骗新手法,不做电诈工具人”等主题的反诈宣传活动。同时,创新“法治副校长+反诈辅导员”模式,深入校园开展 “断卡行动”专题讲座6场,覆盖师生 5000人次。利用“小手拉大手”的模式实现反诈宣传由孩子到家庭再到社会的全覆盖。
促协同:织密“多元共治”社会治理网络
构建“检察+公安+行业”协同机制,与公安机关反诈中心实现数据互通,建立涉诈线索“双向移送”通道。对办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发现的网络黑灰产业链问题,依法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针对电信运营商违规办理电话卡的问题,围绕存在的监管漏洞、管理制度不规范等问题对其提出检察建议。通过个案小切口推动解决类案背后的治理难题,督促相关部门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数据信息安全。
求创新:激活 “数字赋能” 法律监督效能
在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中,面对案件审查周期较长、证据海量等问题,东河区检察院依托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构建“智能筛查+人工复核” 双轨制监督模式,确保无瑕疵案件进入诉讼流程。凭借该模式进行共计对10余名犯罪嫌疑人立案监督、制发纠正违法通知书70余份,将法律监督工作从节点式的监督,转变为全流程的“穿透式”监督。
下一步,东河区检察院将持续深化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打击治理工作,构建“跨境打击+源头治理+数字监督”三位一体模式,推动形成“全链条反诈、全行业阻诈、全社会防诈”的打防管控体系,严厉打击治理电信网络犯罪及其关联犯罪,为筑牢祖国北疆网络安全屏障贡献检察力量。